当前位置:首页 > 百科 > 正文

唇亡齿寒是什么意思(唇亡齿寒的典故)

2024-05-08 22:46:13 风琳

唇亡齿寒

中国历史之春秋的成语典故——唇亡齿寒。“亡”没有的意思。成语的意思是:嘴唇没有了,牙齿就会感觉到寒冷。比喻关系密切,利害相关。

唇亡齿寒是什么意思(唇亡齿寒的典故)

唇亡齿寒

中国历史之春秋的成语典故——唇亡齿寒。这个成语讲的主要是春秋时期晋献公借道虞国灭亡虢国,后又反把虞国灭亡的故事,该故事并由此产生了另一个“假途灭虢”的成语,两个成语典故就由此一并讲了。

唇亡齿寒是什么意思(唇亡齿寒的典故)

假途灭虢

中国历史之春秋的成语典故——唇亡齿寒。“唇亡齿寒”这个成语最初出自《左传·僖公五年》,其原文如下:

“ 晋侯复假道於虞以伐虢。宫之奇谏曰:虢,虞之表也; 虢亡,虞必从之……谚所谓‘辅车相依,唇亡齿寒’者,其虞虢之谓也。”

意思是说:晋献公假装向虞国借道讨伐虢国,虞国大夫宫之奇劝谏虞国国君说:虢国是虞国的屏障。虢国灭亡了,虞国也同样会灭亡。谚语讲:面颊和牙床骨是相互依存,嘴唇没有了牙齿也会冷的。说的正是虞国和虢国之间的关系啊。

唇亡齿寒是什么意思(唇亡齿寒的典故)

唇亡齿寒

中国历史之春秋的成语典故——唇亡齿寒。公元前661年,晋国君主晋献公借晋国国富民强之际,大肆对外扩张,灭亡并吞并了周边很多的小国家。

当晋献公打算攻打虞国与虢国的时候,却害怕这两个国家联盟抵抗,于是就暂缓了攻伐两国的想法。

就在这时,晋国大臣荀息给晋献公提出建议,让晋献公给虞国国君送去大量珠宝,然后故意以虢国侵扰晋国边境为名,借道虞国讨伐虢国。虞国国君贪图利益的同时又畏惧晋军,肯定会答应我们的。

唇亡齿寒是什么意思(唇亡齿寒的典故)

唇亡齿寒

果不其然,当晋献公给虞国国君送去大量珠宝,虞国国君果真答应给晋国军队借道攻打虢国。从此,虞国与虢国的同盟也就不复存在了。

就在虞国国君答应之后,虞国的大夫宫之奇就连忙劝国君道:虢国是虞国的屏障,假若晋国把虢国灭亡了,那么我们离灭亡也就不远了。就好比嘴唇与牙齿的关系,牙齿没有了嘴唇也会寒冷的。

可是任凭宫之奇如何劝阻,虞国国君就是不听。见无法说服国君,为了使自己不受到牵连,宫之奇回到家里就带着一家老小离开了虞国。

当晋国军队借道虞国境内讨伐虢国,并灭亡了虢国后。晋军又从虞国境内返回,虞国国君出来迎接,没想到晋军将领趁机就把虞国国君给抓了起来,并长驱直入又灭亡了虞国。

唇亡齿寒是什么意思(唇亡齿寒的典故)

唇亡齿寒


—— —— END —— ——

大家都在看

发表评论